专门职大学院的设立其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兼备深厚的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以适应高度专业的职业。 换句话说,这是非常注重应用的研究院,而不是只拘泥于研究的研究人员。 目前例如,法律研究生院,会计研究生院,公共政策研究生院等都设有专门职大学园。 预计在未来这类研究生院将还会增加。
大学院·升学疑问
学部·升学疑问
网上看见进入研究生,就基本上可以 稳升正式的硕士生了,请问这是真的吗?
不是的。研究生制度对于想报考硕士的同学来说是相对不错的过渡阶段。因为不同于其他语言学校或预备校的学生,研究生可以提前得到导师的指导以及享受学校资源,所以在这方面是有一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是否可以升入硕士课程,还是要通过考试结果来决定。
日本大学院的现状如何?
近些年,日本大学院不仅针对本科毕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的地方,而且也为在职社会人提供再教育和技能提高的机构。这也让大学院的学生的背景非常丰富,大学院毕业后未来出路也是有相当多的选择。
日本的研究生院考试和中国是否一样, 都是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呢?
日本研究生院的考试机会要多于中国,一年普遍有两次考试,但是也不排除有2次以上考试的院校以及临时加试的学校。当然,也有一年只考一次的学科。例如,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庆应大学商学研究科等。
相比较中国的研究生考试,日本的大学院比较好考是真的吗?
相对而言是真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1.合格率,日本非常有名的大学如东京大学,一桥大学,早稻田大学即使目前大学院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科基本上可隔离都维持在30%~40%这样。另外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大学的合格率有些年份会达到60%以上。(具体数据可以来进学塾内参考相关资料)而中国国内研究生院合格率一般在10%~15%左右。
2.考试科目,中国的研究生考试除专业课外还大多时候需要考英语和政治,而日本的话英语可以用多种途径替代掉(如提交托福或者托业成绩),即使参加校内考考试英语科目的话也相对比较简单。
3.专业课,在日本只要入学考试专业课合格,日本是允许大学完全不是该专业的学生参加考试。例如学习大学阶段完全不是经济学的学生想考经济学,笔试阶段只需要准备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即可,大大缩小了应试阶段的学习范围。
大学院入试都是非常难的专业知识么?
不全是这样。大学院的招生形式非常多样化,只有面试的AO入学考试,没有外语考试的大学院,可用TOEIC或其他成绩单代替英语笔试的大学院以及专门科目的大学院非常的多。所以说找到合适自己背景的院校将会为自己的备考准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考学对英语有怎样的要求?
日本的大学对于英语成绩的要求,除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日本最顶尖的大学以外,其他的名牌大学大多只需要70分的托福成绩就足够了(或者托业600分以上、雅思5.5分以上)。此外,名牌私立大学当中,除去早稲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同志社大学以外,其他的如上智大学、立教大学、法政大学、立命馆大学、关西大学等私立大学,以及部分地方的国公立大学还是有一些完全不需要英语的学部(专业)的。不过如果是想考顶尖国公立大学以及日本私立最高峰的早稲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话,最好还是在英语上加油。
我的数学成绩不好,该如何应对?
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学不好的话确实会比较麻烦。不过文科生的话,其实好的私立大学有不少专业不审查数学成绩,部分地方国公立大学则是数学高于平均分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日语(还有综合科目甚至英语)的要求就比较高了。比如早稻田大学的文科专业就是基本不看数学成绩的,但是校内考的日语和英语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该如何应对?
文科生的话,只要你能集中精力去学日语和英语,在这两个学科上取得很好的成绩的话还是能上好大学的。理科生的话,数理化生不好的话可以考虑转文科,不过文科生的竞争会比理科生要激烈,所以请慎重选择。
听说日本的大学很好考,是真的吗?
对比起国内的高考来说,日本的留学生考试的确算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文科数学,难度大约相当于国内的初三~高一水平。而比较普通的大学,只要留学生有日常会话水平的日语能力便可以考上。但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日本的大部分大学很好考,但是国公立大学、名牌私立大学并不是那么好进的。因为国公立大学和名牌私立大学不但会审查报考学生的留学生考试成绩,甚至还会审查托福或者雅思等英语成绩。此外经过了留学生考试成绩等的审查之后,还要让学生参加校内考从而综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如果没有自身的努力以及没有接受正确的指导的话,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是比较困难的。
我应该怎么选择志望校?
与国内高考完之后在网上填报志愿不同,日本的大学报考可以说是比较繁琐的。首先需要参加日本留学考试,之后还要经历提交书类(材料)接受审查、参加校内考等层层选拔后才能获得录取通知书。虽然过程比较繁琐,但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内的志愿填报到录取的过程基本就是看成绩,最后能到手的录取通知书也只有一份,留给自己选择的余地几乎没有。而在日本,认真努力的学生往往能拿到多份录取通知书,可谓是“我选学校”而不是“学校选我”。